【崆峒】 深化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改革 助推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崆峒区按照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鼓励其积极探索多样化、多元化的分配方式,逐步建立起灵活自主的绩效分配激励机制,有效激发了事业单位内生动力,为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是分级分类,体现岗位价值。按照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及其他事业单位,综合考虑单位类别、人员结构、岗位设置、事业发展、经费来源等因素,科学合理确定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不同等级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平均水平。打破身份壁垒,设立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互通转换通道”,允许符合条件的工勤技能人员通过资格评审、岗位聘用转聘专业技术岗,实现“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充分激活人力资源效能。
二是动态调整,促进均衡流动。对比公务员与事业单位人员薪酬体系的结构性差异,通过落实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兑现晋升职务(职级)工资标准,依据个人年度考核正常晋升薪级(档次)工资,建立机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薪酬水平进行调研,精准对标两类群体的收入结构,确保薪酬水平合理均衡。同时,强化基层导向,设立乡镇工作补贴,以“真金白银”缩小城乡工作环境差异带来的吸引力差距。
三是强化考核,激发干事活力。坚持以“考”促优、以“效”定酬,将量化考核作为薪酬分配的关键依据。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制定量化考核指标,教育领域突出教学质量、育人成效、师德师风;医疗卫生领域侧重患者满意度、服务质量、业务水平。刚性落实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机制,使绩效差异直接体现为薪酬差异,确保“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有差别”,有力推动了事业单位服务效能全面提升。
下一步,崆峒区将持续深化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改革,以更灵活的机制、更精准的政策、更科学的管理,推动公共服务提质增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