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区绘就帮扶车间“新图景”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 时间:2024-11-29 09:14
  • 浏览次数:
  • 来源:崆峒区人社局
  • 字体: [ ] [ ] [ ]
  • 分享:

就业是民生之源。近年来,崆峒区积极推进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创建,把加强就业帮扶车间建设作为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和务实举措,突出“引、帮、育、管”机制建设,支持引导市场主体因地制宜建设就业帮扶车间,将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打造成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家门口”就近就业,让“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成为现实,既解决了脱贫群众的就业难问题,也让脱贫群众摆脱了安于现状和“等靠要”的思想。

突出“引”,把就业帮扶车间建近。为着力解决脱贫劳动力就业难离家问题,摆脱乡镇无帮扶车间可认定的尴尬境地,崆峒区人社局通过大力引导区外企业和乡友返乡创业,力争把企业引建在村头,推动脱贫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累计有340家由回乡或返乡创业人员创办的市场主体落户全区各乡镇,带动了6350人就业,为全区521名脱贫劳动力(含监测劳动力)提供稳定的工作岗位,先后认定34家就业帮扶车间,其中有28家为返乡创业人员所创办的企业。

突出“帮”,把就业帮扶车间建强。注重助企帮扶。每年组织就业帮扶车间参加“春风行动”招聘月活动,常态化为企业收集发布用工信息,组织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脱贫人口到就业帮扶车间择岗就业;注重暖企帮扶。对就业帮扶车间开展全覆盖日常安全生产巡查,召开就业帮扶车间负责人座谈会,征求他们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注重惠企帮扶。积极宣传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等人社惠企政策,目前共给予34家就业帮扶车间发放奖补资金232万元,吸纳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补助资金54.9万元。

突出“育”,把就业帮扶车间建活。强化部门联合培育。积极与乡村振兴、财政、农业农村等多个部门及各乡镇沟通对接支持就业帮扶车间建设,形成了齐抓共育的良好局面;与村集体经济建设相结合。盘活闲置村部、校舍,集中流转土地使用,企业与村集体结合,培育村级集体经济,现有就业帮扶车间中有4家为村级集体经济;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围绕“平凉红牛”“设施蔬菜”“优质果品”“绿色建材”重点产业链建设和当地特色产业发展,认定4家“产业型”就业帮扶车间。

突出“管”,把就业帮扶车间建优。实行联系制度保发展。强化与就业帮扶车间联系,落实清单管理,强化日常监管,帮助就业帮扶车间及时解决用工、维权和经营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就业帮扶车间正常运行,带动脱贫人口实现就业保增收;实行退入机制保质量。加强动态管理,分类指导督促就业车间帮扶工作,切实提高脱贫人口就业帮扶效力,对吸纳脱贫人口比例较低的就业帮扶车间,加强职业介绍和对点衔接,引入更多脱贫人口到此就业;对暂时遇到经营困难,并有望恢复正常经营的就业帮扶车间,适度放宽退出标准,加强跟踪服务;对停止生产经营超过3个月,经帮扶后仍无法恢复正常经营,或者对持续6个月以上带动脱贫人口就业低于5人的就业帮扶车间,取消“就业帮扶车间”称号,停止享受帮扶政策支持。对正常经营吸纳脱贫劳动力5人以上并稳定就业6个月的企业可以申报就业帮扶车间。

(撰稿:林秋菊    审核:吴兴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