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小”岗位 就业“大”民生
——崆峒区城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

  • 时间:2024-09-20 11:23
  • 浏览次数:
  • 来源:崆峒区人社局
  • 字体: [ ] [ ] [ ]
  • 分享:

为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的托底安置效率,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崆峒区人社局按照省、市工作部署,紧紧围绕规范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岗位”开发管理总体思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开发、单位管理”的原则,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稳步实施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建立岗位援助、实名服务、动态监管的长效机制,帮助更多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把人员合理、科学地运用到了全区的各个工作岗位当中,让公益性岗位真正成为服务百姓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完善政策,科学安置。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公益性岗位管理,充分发挥岗位作用,出台《平凉市崆峒区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的通知》,以“托底线、救急难、临时性”属性,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科学管理公益性岗位,充分凸显了应有的作用,依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招聘岗位信息,通过面试、公示、聘用等程序,给用人单位提供需要的工作员,切实帮助大龄失业人员、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落实补贴,保障待遇。通过走访、座谈等方式,了解公益性岗位用人单位对人员上岗情况、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发放情况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核实。截至目前,全区开发公益性岗位807个,目前在岗人员476人。人员类别主要以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和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及高校未就业毕业生为主,主要从事保洁、保安、司机、办公室业务辅助人员等岗位。

落实政策,提高收入。按照就业补助资金管理相关规定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确保补贴资金按时发放、足额到位。落实甘肃省最低工资标准政策的规定,于2024年1月岗位补贴在原有基础上增长190元,充分激励岗位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并鼓励全区有条件的用人单位适当提高公益性岗位人员岗位补贴,应享尽享政策红利。

健全制度,加强管理。按照“谁用人,谁负责”原则,完善动态进入、退出机制,开展用人单位自查、不定期抽查和季度备案,严格考勤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公益性岗位考核考评制度,明确用人单位管理及监督责任。严格查处弄虚作假、冒领、挪用、骗取资金等行为,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实现检查全覆盖,对发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清退出公益性岗位,并追回相关补贴。(撰稿:张义珍  审核:吴兴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