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人社局:实施六项工程 推动人社工作提质增效

  • 时间:2023-06-26 11:58
  • 浏览次数:
  • 来源:泾川县人社局
  • 字体: [ ] [ ] [ ]
  • 分享:

今年以来,泾川县人社局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认真落实省、市人社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六项工程,实现工作提质增效、作风持续改进、服务不断优化,奋力推动全县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就业创业促进工程。坚持政策助推与市场带动并重,全面提升就业质量。大力实施“个十百千万就业促进工程”,落实落细就业增收措施,全力以赴保障重点群体就业。至5月底,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46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72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8%,保持在合理区间。募集就业见习岗位542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8人。认定青年就业见习基地71家,目前在岗人员106人。深入开展“援企稳岗 服务千企”行动,10名科级干部包抓29家企业开展“访企问需”专项活动。积极拓宽求职招聘服务渠道,线上线下举办各类就业招聘活动5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400多个。成立“直播带岗”活动领导小组,抽组8名干部常态化开展“直播带岗”活动7期、“政策宣讲微课堂”6场次,为217户企业发布用工岗位1154个,助力企业稳岗扩岗,不断扩大就业容量。深入开展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认真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4笔1339万元,带动创业就业216人。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持续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扶持创建省级就业创业孵化基地1家,拟推荐市级就业创业孵化基地2家,认定县级楼宇型就业创业孵化基地1家。以创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为契机,推荐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乡镇2个、示范基地4个,全县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实施社保扩面提质工程。坚持完善制度与扩面提标并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稳步推进失业、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紧扣全民参保目标,深入开展社保政策“五进”“两知晓”集中宣传活动,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截至5月底,全县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2.47万人、1.12万人、1.39万人。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6345万元,总支出12739万元,累计结余4929万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认真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提档标准,增加4000元、5000元两个缴费档次,县级财政分别补助55元、65元。持续推动重点群体参加养老保险,为279名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2.79万元。延续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大力推行“免申即办”、“免跑即领”的经办模式,为108家企业1895人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10884.76万元,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扎实开展人社领域5个专项整治工作,自查整改就业创业和养老社保领域问题10条,核查疑似数据43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7件。持续推进暂停领取待遇人员专项清理行动,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不少一分、不漏一人、不晚一天”,守牢了基金安全底线。

实施人才引聚驱动工程。坚持引培并举与创新实践并重,全面激发人才活力。认真贯彻县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专项人才配置计划,抢抓“春招”黄金期,通过发布招聘公告,积极参加西安、兰州高校就业双选会,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3名。认真做好支持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项目工作,通过线上线下加强政策宣传,积极与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开展双向对接、信息登记工作。规范推进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级晋升,3名十级事业干部晋升为九级职员并兑现工资待遇。完善人才选用交流机制,为卫健系统公开选调工作人员20人,为社区和企业补录工作人员7人。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继续教育课程培训1000余人,完成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认定52人,工勤人员岗位聘用结果备案124人。推荐省级领军人才1人、第二批陇原青年英才4人、享受政府津贴1人。依托甘肃人社综合服务平台,接转办理高校毕业生档案1744件。

实施劳动关系治理工程。坚持源头治理与根治欠薪并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持续推进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精心举办全县在续建项目信息化监管全覆盖暨“标准化”工地现场观摩推进会,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用工,积极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扎实推进劳动保障监察和根治欠薪,依托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采取集中接访、领导包案、行裁审联动等举措,快速处理欠薪案件线索,农民工工资发放得到有效保障。共集中接访22人,追讨欠薪金额131.34万元。受理办结欠薪案件2起46.2万元,劳动仲裁案件4起,标的18.15万元。开展工伤调查认定10起、劳动能力鉴定8人(次),群众合理诉求得到依法及时解决。

实施乡村振兴助推工程。坚持劳务带动与技能提升并重,聚力助推乡村振兴。举办2023年春风行动·劳务品牌宣传暨东西部劳务协作专项招聘和组织化输转发车仪式,广泛推进组织化输转,促进转移就业。全县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7.0012万人,创劳务收入10.5亿元。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对接签订《2023年武清·泾川东西部劳务协作框架协议》,实现脱贫劳动力天津市稳定就业112人,第三方地区就业1672人,就地就近就业611人。发展壮大全县18家乡村就业工厂、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劳动力就业522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21人。巩固安置1819名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发放乡村公益性岗位补贴454.75万元。为更好保障零工群体就业,经周密调研部署,在县城城东批发市场筹建规范化零工市场1个,目前已投入运营。聚焦全县重点产业链建设,按照“培训+就业”的思路,广泛开展订单式、嵌入式、项目制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72期3317人。

实施暖心服务创优工程。坚持放管结合与优化服务并重,努力提升便民效能。以“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和“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行动为抓手,10名科级领导干部走上讲台开展专题辅导,讲理论、讲政策、讲业务。依托全国人社练兵比武在线学习平台,常态化开展“日日学、周周练、月月比”活动,努力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提升干部职工业务素质和为民服务水平。全面优化人社政务服务,完善政务服务事项要素,扩大不来即享覆盖面,持续优化9个行政许可事项办理环节,150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19个事项的36件次证明材料实行告知承诺制。深入实施“人社服务快办行动”,深化“一件事”集成改革,优化经办流程,10个“一件事”打包办实现全覆盖。聚焦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直通车”办理业务1578件,解决企业和群众诉求95件,受理办结各级网站留言、热线投诉27个,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办证难、办事难、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