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强举措”促就业 擦亮群众“幸福底色”

  • 时间:2023-06-05 08:48
  • 浏览次数:
  • 来源:泾川县人社局
  • 字体: [ ] [ ] [ ]
  • 分享:

今年以来,泾川县人社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落实省、市人社工作会议精神,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不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落实落细就业增收措施,着力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强化平台优势拓宽就业渠道。以“稳定企业岗位、扩大新增就业”为重点,积极开展就业双向服务、搭建供求桥梁。联合县直有关部门,线上线下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东西部劳务协作”等招聘活动5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400多个。成立“直播带岗”活动领导小组,抽组8名干部常态化开展“直播带岗”18期,举办“政策宣讲微课堂”4场次,为197户企业发布用工岗位1004个,累计4683名求职人员走进直播间交流互动。坚持“大数据+就业”,加强与市场监管等部门信息比对,及时在大就业系统录入就业人员信息,确保就业数据精准、真实有效。

二是强化重点群体保障促进稳定就业。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通过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募集见习岗位、创业场地支持、加强困难学生援助,进一步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抢抓春季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的有利时机,制定《泾川县2023年事业单位引进招聘急需紧缺人才实施方案》,通过发布公告、开展引才活动,拟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性人才13名。不断加大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力度,建立“出现一人、认定一人,援助一人、稳定一人”工作机制,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59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4人;募集公益性岗位542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3人;认定青年就业见习基地71家,新安置就业见习人员18人,目前在岗青年见习人员106人,辖区内零就业家庭(户)就业率达100%,切实兜牢困难人员民生底线。

三是强化资金扶持带动创业就业。深入开展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专题召开创业担保贷款工作联席会,加强安排部署、细化分解任务。建立“政策扶持、服务保障、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创业机制,认真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简化担保手续,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共审核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9笔1279万元,带动创业就业196人。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按照《泾川县创业孵化基地(园区)认定管理办法》,强化对已认定的省、市级就业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监管。进一步整合优质创业资源、加强创业服务指导、共享项目孵化载体,积极扶持创建省级就业创业孵化基地1家、推荐市级就业创业孵化基地2家,认定县级楼宇型就业创业孵化基地1家。以创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为契机,大力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推荐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乡镇2个、示范基地4个,全县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四是强化指导服务提高就业质量。深入开展“援企稳岗 服务千企”行动,制定《援企稳岗 服务千企干部包抓联企业工作方案》,10名科级干部包抓认定的29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解难破难活动,现场解读缓缴社保费、创业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延续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大力推行“免申即办”、“免跑即领”的经办模式,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为108家企业1895人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10884.76万元,为企业稳定扩大岗位提供有力支撑。扎实开展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管理监督工作,抽组人员成立城镇公益性岗位工作检查组,对全县102家用人单位560名人员在岗情况进行逐一核查,针对存在问题下发《检查通报》,督促对照问题从严整改落实。

五是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围绕重点产业链建设,结合劳动力培训意愿和市场需求,按照因人施培、因产施培、因岗定培原则,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培训清单,支持链主(员)企业开展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稳岗培训和转岗培训。突出就业导向,按照“培训+就业”的思路,整合培训资源,通过公开竞标确定师资力量强、实训基础好、专业性突出的22家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召开培训工作专题启动会,明确任务、传导压力。建立科级领导包抓乡镇制度,做实“就业需求”和“岗位供给”两个清单,广泛开展订单式、嵌入式、项目制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317人,其中重点产业链技能培训2559人,创业培训300人。积极筹备实施泾川县第二届劳动力职业技能大赛,通过举办大赛示范引领,培育技能人才,助力产业发展。

六是强化劳务输转扩大就业规模。充分发挥县、乡、村劳务工作组织体系作用,采取日报告、周汇总等方式,精准摸清有输转意愿66475人,建立实名制信息数据库,进行及时更新、动态管理。与市局同步举办2023年春风行动·劳务品牌宣传暨东西部劳务协作专项招聘和组织化输转发车仪式,建立健全企业用工保障服务常态机制,做好政策宣传和岗位定向推送。全县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7.0012万人,创劳务收入8.4亿元,其中输转脱贫劳动力2.7005万人,创劳务收入3.24亿元。通过安排专列1趟,包专车7车,“点对点、一站式”集中输送返岗人员323人,其中脱贫劳动力98人。积极对接签订《2023年武清·泾川东西部劳务协作框架协议》,实现脱贫劳动力天津市稳定就业112人,第三方地区就业1672人,就地就近就业611人。着力推动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县18家乡村就业工厂(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劳动力就业522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21人。延续执行乡村公益性岗位政策,巩固托底安置脱贫劳动力1819人稳定就业,发放乡村公益性岗位补贴363.8万元。根据县内零工从业人员实际需求和工作基础,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运行机制,在县城城东综合市场建设规范化零工市场1个,目前已全面投入运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