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平凉人社工作盘点【工作亮点(十三)】培育优质劳务品牌 助力高质量就业
今年以来,平凉市人社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稳就业工作安排部署,以劳务品牌培育为抓手,以提高群众务工收入为目的,深入推进劳务品牌专项培育,不断强化我市劳动力技能化开发、规模化输出,以优质劳务品牌带动我市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
政策扶持,做好品牌保障。立足地域优势打造劳务品牌,围绕“特色劳务人、特色劳务技艺、特色劳务产品、特色劳务组织”探索适合劳务品牌发展的新路子。强化与东部协作地区人社部门沟通衔接,4个县区与东部协作地区联合印发《东西部劳务协作品牌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不断健全协作机制,全力将劳务品牌打造成促进高质量就业的“金名片”。目前全市成功培育劳务品牌11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个,市级7个,今年劳务品牌输转人数达14万人,占我市输转总量的31.18%,年均创收36.4亿元。
技能引路,强化品牌优势。以“职业技能培训+ 推荐岗位就业”为建设思路,以职业技能培训为载体,以协作组织输转就业为发展方向,全方位开展劳务品牌培训,精准摸底有培训需求的脱贫劳动力培训意愿和专业要求,分类建立培训台账。同时坚持培训对象层次化、培训内容实用化、培训形式多样化,有针对性的开展劳务品牌培训3361人次,其中:“静宁果农”开劳务品牌培训628人,联合农业农村、林草等部门培训果农1万人次,苹果产业链带动就业3.6万人;“崆峒月嫂”劳务品牌完成政府补贴性家政服务员职业技能培训15期516人,帮助2500余名农村妇女赴北京、天津、银川等地实现就业。
打响唱亮,提高品牌知名度。依托劳务品牌数字服务平台,加大劳务品牌的展示交流,深入挖掘“庄浪梯田人”“静宁果农”“陇原宫灯师”“崆峒月嫂”“果都泾川人”等省市优秀劳务品牌内涵,坚持以品牌促输转、以输转亮品牌、提高品牌效应和知名度。静宁县建成“静宁果农”特产馆一处,创建的静宁劳务码头综合标准化试点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申报“静宁果农”集体商标,“静宁果农”劳务品牌通过中国乡村振兴杂志和央视财经频道《我的家乡有特产》栏目专题报道,参加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分享品牌案例,签约品牌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