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公园:打造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 时间:2023-09-18 11:06
  • 浏览次数:
  • 来源: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 [ ] [ ]
  • 分享: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柳静霓)如何把城市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让居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如何高效利用空间资源,为市民创造更多的优质公共空间?一直是城市更新的进程中,平凉城市规划者所思考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新型的公园模式——“口袋公园”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城市更新的策略,“口袋公园”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绿化水平,也为市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休闲娱乐新去处。

“边角料”变为“金角银边”

“变化太大了,我还以为走错地方了!”崆峒区城西路安置区的潘女士一家这几年都住在南门十字的高层住宅楼上,最近一段时间回城西路安置区的小院收拾房子,出门走到位于南环路与甘沟路交叉路口的“崆峒小园·民馨园”的“口袋公园”惊诧不已。小孩们在这里玩乐,女士们在这里跳舞、健身,男士们有散步的、下棋的、聊天的……潘女士说,原先这里是一大片荒树林,她总感觉像一块不能用的“边角料”,几年没过来,没想到政府把这块“边角料”变成了美丽的“口袋公园”。

“现在,‘边角料’改成‘口袋公园’后,铺上了绿道、种上了花,还有大树、长廊,环境特别美,出门就有休闲锻炼的地方了,我把这边的房子收拾好就搬过来了。”潘女士高兴地对记者说。

在过去,一些城区的小块地往往被忽略,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现在,通过“口袋公园”的建设,这些边角地、零碎地、闲置地等被充分利用起来,为周围群众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新去处,同时,也使得城市的品质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崆峒区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拓宽设计思路,突出主题特色,打造了一批集观赏、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的便民休憩地,在中心城区建成了“南北景观轴线”“泾河大道风情景观带”和“东部体育运动公园与西部龙隐湿地公园相呼应”的“一轴、一带、多点”的公园游园布局。

为了让有限的空间兼顾景观性和实用性,崆峒区着力打造15分钟生活圈,利用城市零碎空间见缝插绿,因地建园,因势造景,提高游园的服务功能,并设置健身器材、增加亮化设施、配备休闲座椅、提升公厕设施等,为市民营造便捷舒适的公共绿色活动空间。

方寸间尽现生态之美

虽然城市环境在不断地优化,但让人通过亲近自然,暂时逃避城市喧嚣,缓解疲劳、释放压力,始终是城市公园从诞生至今的核心功能。

初秋的阳光透过郁郁葱葱的树木,缓缓地洒在崇信城区一小旁的“口袋公园”里,公园的石凳上围坐着几位下棋的老年大叔。随着棋子在石桌上“啪、啪”的响动声,一旁站着看棋的老人发出一声声赞叹。自从这座公园开放两个月以来,来这里下棋、游园、健身的居民就络绎不绝。

崇信县城区一小旁这座面积约1300平方米的三角草坪,在县执法局的改造提升下“变身”为“口袋公园”,于今年7月完工并面向市民开放,给周边市民休闲玩乐增添了好去处。在规划和建设中,工作人员注重保护原有地形地貌和大树老树,选种了易存活、易养护的适生植物。公园美而精致、干净整洁,绿意盎然,植被郁郁葱葱,绿化带层次丰富,开花乔木也多彩绚丽。林荫下的人行步道,休闲座椅、下棋品茶设施一应俱全。

据了解,“口袋公园”的建设者充分利用草坪内绿地面积大、场地空旷的特点,对其进行布局优化改造提升。通过整修路面、拆临扩绿、见缝插绿等措施,扩大了绿地面积和覆盖率,对空旷区域增加了孤植遮阴大树,增设儿童活动空间以及成人休闲设施(坐凳等),打造了具有观赏性、实用性的精品游园,充分满足了周边市民休闲活动的需求。

近年来,崇信县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暨城市更新行动,充分利用城市街头边角、闲置的零星地块通过景观提升、配备健身器材,改善生活环境,分类打造成为满足市民需求的开敞空间“小而美”“小而精”的“口袋公园”。

如今,依山傍水的崇信城区内共建成并投入使用“口袋公园”7个,便捷实用的“口袋公园”,不断提升城区总体风貌和市民居住环境,融入崇信县全新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让居民在“小而美”中享受“微幸福”。

“口袋公园”兜住简单的幸福

在平凉,不断涌现的口袋公园已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公园,更近似于一种叠加了多种功能的公共空间。

灵台县城南出口今年新添了一角绿意。曾经“危旧凌乱、刮风飞土、雨天踩泥”的拆危拆旧清腾地、边角地、废弃地、裸露土地等“口袋地”,如今彻底实现了变身,成了城市的“颜值担当”——“口袋公园”,园路平整有序、植被疏密有致、绿地草坪如茵、鲜花竞相绽放。“现在建成这样多好啊,又整洁又美观,上街办事路过,都愿意在这停留一会。”一位路过的女士感慨地说。

抬眼见绿,休闲座椅、童趣乐园、健身驿站、玻璃栈道……在灵台,像这样的“口袋公园”已逐渐成为附近居民亲近自然、拥抱绿色、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今年夏季,灵台气温较高,每到傍晚,很多人都会选择到公园散步纳凉,感受城市夜晚的丝丝凉意,热爱跳舞的女士跳起了优美的健身操,环形塑胶跑道上散步的人往来穿梭,小朋友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做着有趣的游戏,纳凉的中老年人或静坐,或三五一堆下棋打牌,享受着公园带来的快乐。

近年来,灵台县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理念,下足“绣花”功夫,把城市“口袋公园”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抓手,巧妙利用县城区拆危拆旧清腾出的土地、城市边角地、废弃地、裸露土地等零散空间,通过拆墙透绿、拆违建绿、破硬植绿、见缝插绿等方式,不断增加市民家门口的绿色福利,加大“口袋公园”建设力度。至目前,西城区寺沟渠智慧步道景观公园、城南出口生态健身公园、城南滨河南路公园、荆山路公园、灵台西侧公园等“口袋公园”已建成投入使用。

大街小巷绿树掩映、基础设施不断更新、广场公园人迹不息,从目之所及到心之所感,一处处看得见的变化、一项项实打实的举措、一幕幕心贴心的服务,犹如温暖人心的“民生大礼包”,装满了灵台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