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找准基金安全“小切口” 构建主动防控“新格局”——崆峒区全力开展社保基金风险防控
2025年以来,崆峒区人社局聚焦社会保险待遇审核、资金发放、资格认证、稽核内控等关键环节,以“剖析制度短板、会诊数据疑点、深化部门协同”为主线,通过建立“四比对一报告”、疑点数据分析研判、岗位动态监管、联合协同追缴等机制,深挖严查虚报冒领、套取骗取、违规挪用社保基金等问题,握紧“重心”、瞄紧“靶心”、铆紧“实心”,切实兜牢社保基金安全网。
剖析制度短板,构建全流程监管机制。坚持从源头入手,全面梳理基金征缴、支付、管理等环节的制度漏洞,重点以业务审核不严、内控执行不力等问题为“切口”,建立全流程监管机制。一是从内部控制切入,建立岗位动态监管机制。建立信息系统岗位权限台账,严格落实业务三级经办模式,实施系统账户管理实名制,及时对离职、轮岗、休假等长期离岗人员进行权限冻结,紧盯高风险岗位,严格落实定期轮岗制度。二是从业务审核切入,建立待遇审核“553制度”。实现待遇发放五级审核、待遇资金五级审批、待遇资格三级公示,确保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2025年1至6月,共为7.92万名待遇领取人员发放各类社保待遇4.998亿元。三是从风险业务切入,建立稽核内审机制。对申请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费人员实际在岗情况进行“面对面”稽核,杜绝虚构劳动关系补缴养老保险行为发生,2025年以来,共开展入户调查7次。针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档案预审情况开展重点稽核,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情况开展内部审计,查找“病灶”,切实维护社会保险基金安全。
会诊数据疑点,开展全业务风险监测。建立“数据筛查+人工核查”的双重防线,对参保信息、待遇发放、重复领取等关键数据开展全业务、全周期监测。一是聚焦待遇重复领取,建立“四比对一报告”制度,主动衔接民政、卫健、公安、司法等部门,每月开展死亡人员、服刑人员信息核查比对,同时坚持由乡镇、街道每月对辖区内死亡人员进行“零报告”,确保“四比对一报告”工作机制落实到位。截止2025年6月核查比对待遇领取人员身份信息6次1163人。二是聚焦疑点数据核查,建立疑点数据分析研判机制,建立疑点数据核查机制,每月26日定期召开疑点数据核查情况调度会,对下发的疑点数据进行逐人分析、逐条研判,2025年以来共接收人社部稽核考核系统反馈疑点数据22类26898条,经办系统风控模块下发事中疑点数据1876条。
深化部门协同,形成多平台监管合力。积极构建“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全域监督”的协同监管体系。一是持续强化基金追缴。聚焦违规领取各类社会保险待遇问题,联合人民法院,建立追回多享受社会保险待遇非诉强制执行协同机制。二是深化问题责任追溯。聚焦基金安全管理责任,以学习落实《甘肃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责任倒查机制》为契机,强化全链条责任追溯,建立社会保险基金责任倒查机制,切实防范基金流失和欺诈风险。三是深挖社会监督力量。发布《崆峒区关于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奖励工作的公告》,公布举报电话和邮箱,畅通举报渠道,同时通过“崆峒人社”“崆峒发布”微信公众号,对每月新增待遇发放人员进行公示,接受广大人民群众对待遇领取人员资格的监督,建立全民共管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