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用心用情做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

  • 时间:2025-03-12 09:08
  • 浏览次数:
  • 来源:华亭市人社局
  • 字体: [ ] [ ] [ ]
  • 分享:

今年以来,华亭市人社局紧紧围绕“提档惠民生”工作主线,坚持把信访工作作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抓手,聚焦劳动维权、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等民生问题,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全力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人社服务有温度有深度。

信访服务体系化,群众信访更舒心。全面整合人社系统“信访、仲裁、维权、社保、直通车”等多方面力量,在市劳动维权中心设立一站式信访接待服务中心,集“接、转、调、维、办”等功能于一体,综合受理信访接待、调解仲裁、劳动维权、政策咨询等事项。在全市10个乡镇、城市社区、工业园区建成12个“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设立标准化劳动争议仲裁庭,成立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仲裁院调解中心,聘任10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兼职仲裁员、调解员,从案件立案、调解、仲裁、终结、送达等环节,实行全过程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办理,推动信访问题依法依规解决,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信访服务。

社保服务进家门,群众养老更安心。今年年初,4名群众反映,原安口陶瓷厂改制后农协工社保断交无法办理退休问题。局党组高度重视,联合当地政府和司法部门,成立工作专班,指定专人对群众反映问题进行详细核实,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实地走访调研,发现该问题涉及群众67名。为有效化解问题,局党组多次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安排业务人员指导群众收集资料,为符合条件的40名农协工办理了补缴养老保险费手续,解决了遗留30余年的历史问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人社服务的温度,享受到了人社政策的温暖,探索出全市解决同类型问题的新路径。

就业帮扶持续发力,群众增收更有信心。“没地方务工,打工没手艺只能干杂货,工资低”是许多群众的“心头病”。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增强就业竞争力,提高务工收入水平,市人社局对症施策,采取“1234”工作模式(即搭建1个平台,建立2张清单,打通3条路径,强化4项服务),建成平凉市首个零工市场,入驻2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立零工人员求职信息和企业用工需求两张清单,打通线上平台服务、线下求职服务、批量零工推荐三条路径,一站式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发布、即时快招、技能培训、权益保障等公共就业服务。同时前移服务关口,推出“劳务政策赶大集”活动,及时将岗位和政策送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在赶集休闲的同时,享受政策讲解、疑难解答、岗位推送等服务,切实让人社政策可感可及。

实习单位“零距离”,大学生毕业实习更宽心。“大学生毕业实习找不到合适的单位,市上有没有什么政策”是每年毕业季学生家长集中反映的问题。市人社局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与团市委联合开展华亭市2024年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动员辖区内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大力开发大学生实习岗位。累计向全市13个单位征集政务实习岗位87个、企业实习岗位16个,帮助40名大学生落实了实习单位,有效解决了有实习意愿的华亭籍大学生的实习困难问题,用实际行动回应了群众关切。

治理欠薪不松劲,群众务工不“忧薪”。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是人社服务的重要一环,也是做好人社信访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持续推进农民工工资支付法治化、制度化、标准化建设,市人社局扎实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一方面开展“信访服务进工地”活动,由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工地开展现场摸排、现场接访、现场办案、现场化解,全力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专项整治以来,共摸排欠薪线索25条,为341名农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资349.75万元。另一方面聚焦农民工工资支付五项制度落实,开展工程项目督导检查102户次,依法公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2起,联合惩戒欠薪企业1户,切实从源头上堵住欠薪漏洞,让群众务工更有底气。(撰稿:张越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