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牌”织密人民群众“民生网”
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更是关系发展稳定和民生福祉的大事要事。针对目前高校毕业生体制内就业偏好增强、“慢就业”“缓就业”现象增多等现象。崇信县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以更积极的就业政策、更积极的就业服务,力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一是创新服务手段,提升就业质量。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委县政府关于稳就业促就业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互联网+就业”服务功能,搭建线上“直播带岗”平台,发布各类招聘岗位,让优质岗位信息“触屏可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实现“零距离”。加强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和求职小程序就业服务工作,通过上门走访、电话回访、数据比对等方式,及时了解每名毕业生的就业状态、求职意向、服务需求等,准确研判就业形势,及时采取对应措施。根据毕业生求职意向,有针对性地开展“送指导、送岗位、送技能、送政策”的就业创业服务,确保做到服务不漏一人,政策应落尽落。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直播带岗”38期,提供2700多个就业岗位。
二是深挖岗位需求,扩大岗位供给。深入实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以落实人社部门稳就业一揽子政策为牵引,强化市场主体吸纳就业主力军作用,推动国有企业增加招聘数量,释放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潜力。千方百计拓渠道、增岗位,全面整合各部门岗位资源,加大公务员、事业单位、公安辅警、社区工作者、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政策性岗位供给。加大扩岗力度,充分挖掘公共部门岗位开发潜力,提供更多优质见习岗位。通过推荐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和参加就业见习114人、通过人才引进、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硕士研究生、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招聘等就业162人,通过招聘选聘专职社区工作者、专职消防员、警务辅助人员就业109人。年内支持和引导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385人。
三是聚焦困难家庭,保障民生底线。紧盯脱贫家庭、零就业家庭等困难毕业生。通过电话摸排、上门走访等方式摸清每名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状态、求职意向和服务需求。为每名困难家庭毕业生建立帮扶台账,制定“一人一策”精准帮扶计划,开展帮扶工作。分类分层提供就业援助和社会救助。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困难人员,提供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切实兜牢民生底线。通过政策兜底,安置22名困难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撰稿:刘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