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四维发力 打出治理欠薪组合拳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是事关民生的大事。今年以来,平凉市围绕欠薪治理全链条、各环节,创新构建“全面排查+数字化监管+联合惩戒+社会共治”四位一体治理体系,着力推动治理欠薪工作迈上新台阶。
排查隐患“全覆盖”,经常性开展执法检查
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进一步做好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工作,平凉市制定下发了《关于全面梳理排查欠薪问题隐患的通知》,围绕全市工程建设领域和重点行业,实行“大数据+铁脚板”工作法,充分发挥三个平台监测研判功能,加强全流程、全链条监管,对辖区内所有在建工程项目实行拉网式大排查大走访大处置,重点项目反复摸排,确保欠薪隐患底数清、情况明,切实防范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发生。今年以来,全市共检查用人单位86户,立案查处、协调处置欠薪问题53件,为569人追讨工资600万元,工作形势持续向好。
筑牢风险“防洪堤”,多举措加强源头治理
依托“陇明公”平台开展在建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精准监管,结合日常执法检查,加强对用工考勤、工资支付等关键环节的实时监管,实现建设项目全流程管理,资金拨付全环节管控,工资发放全周期监控,推动工程建设领域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全覆盖、实运转,变被动“清欠”为主动“防欠”。止目前,全市通过“陇明公”信息平台监管101个在建工程项目,为4万多名农民工监督发放工资3亿元,对预警监测发现的未按时足额支付工资、未及时向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拨付人工费用、未上传工资专用账户信息等221个问题及时跟踪督促整改到位,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制度的保障作用明显加强。
违法行为“零容忍”,聚合力开展联合惩戒
积极运用行政、刑事等各种举措,聚力加强对欠薪违法行为的法治化治理,建立“行政执法+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完善案件移送制度,依法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涉嫌刑事犯罪行为,加大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力度,对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做到应列尽列,在政府资金支持、招投标、市场准入等方面依法依规予以限制,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惩治格局,通过提高企业失信违法成本,引导企业依法诚信经营。
织密社会“共治网”,多层次开展教育引导
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以会代训等形式,加大对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队伍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全市劳动保障监察队伍执法办案和农民工举报投诉案件的调处能力。结合农民工法治宣传日、入企服务、专项检查等工作,采取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的方式,加强对《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解读,提高用人单位依法用工及劳动者依法理性维权法律意识,积极营造尊法、守法、用法的社会舆论氛围。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确保劳动者合法利益诉求得到及时妥善解决。近年来,全市未发生因欠薪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极端事件及重大舆情,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