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毕业生端好就业“饭碗”——平凉市2024年支持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项目人员已全部上岗

  • 时间:2024-08-30 18:03
  • 浏览次数:
  • 来源:平凉市人社局人才中心
  • 字体: [ ] [ ] [ ]
  • 分享:

平凉市始终将支持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项目作为推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大量用人单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积极申报参加基层就业项目,8月30日,按照省上下达任务,233户用人单位、550名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上岗,其中基层事业单位51个、215人,分别占到21.89%、39.09%;项目人员中脱贫、易返贫致贫、城乡低保、零就业家庭79人,占14.36%;应届高校毕业生占到24.73%。

注重政策引导,多渠道拓展就业岗位。省上2024年支持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项目安排部署后,平凉市高度重视,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建立市县区两级联动工作机制,压茬推进工作。广泛宣传基层就业项目政策。及时向社会发布公告,制作政策解读文字、视频及漫画,线上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及微博等新媒体,以宣讲、录播及直播等形式,扩大政策知晓面;线下制作宣传展架,放置在市内高校、全市“三支一扶”考点门口,吸引毕业生参加。多方调研摸清市场需求。结合乡村振兴、九大产业链发展用人需求,依托“援企稳岗、服务千企”行动、周五人才集市,一手摸市场需求,一手靠实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现状,做到需求准、底子清。积极开发“政策计算器”。全面梳理一次性扩岗、社会保险及就业见习补贴等政策,因地制宜,为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政策待遇“数据计算”服务,使高校毕业生尽享就业补贴,用人单位降低成本。引导毕业生服务基层。加强对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宣传引导,增强其荣誉感和使命感;制作《基层就业项目人员展播》系列短视频,宣传市内实干奋斗、青春圆梦的青年典型,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激发内生动力。

注重招聘对接,精准化促进供需匹配。市县区全面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提供便捷高效的招聘服务。高频推介就业岗位。市县协作,内外联动,主动摸排辖区单位空缺岗位,今年以来推介岗位159场次,累计为2760户用人单位发布岗位2.71万个。高效对接供需双方。举办平凉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双向对接暨东西部劳务协作大型招聘会,吸引市内外 292户用人单位携4618个岗位参会,现场初步达成意向572人,其中高校毕业生达95%以上。县市区也通过举办双向对接会促进供需对接。专场招聘服务重点群体。推出青年求职者“新业态岗”、残疾人就业岗位推介及妇女等专场招聘活动,为申报项目的毕业生搭建精准对接平台;将项目政策宣讲融入公共就业服务进甘肃医学院、平凉职业技术学院等活动,吸引市内高校毕业生积极申报。双向对接走进直播间。采取云直播、云推介、云宣讲等方式,从2021年至今播出的610期人社直播活动中,将项目政策宣讲及申报流程穿插其中,推出《基层就业项目政策宣讲》《简历书写技巧》《面试技巧》等微课堂,吸引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并提高应聘成功率。

注重政策执行,不断线提升服务水平。市县区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确保项目各环节规范有序。“望闻问切”,严把企业“资质关”。“望”是深入企业经营管理场所实地查看生产经营状况和工作生活环境;“闻”是通过征信、社会口碑等多种渠道了解掌握企业的社会反响;“问”是采取座谈交流方式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待遇保障等情况;“切”是委托营商环境、税务、市场监管、社保、劳动监察及主管部门等联审,对用人单位资质、缴纳社保及劳动用工等情况进行综合审核评估,在分解项目指标时,向申报积极、管理规范、留用率高的用人单位倾斜。“四级联合”,严查项目生“身份关”。坚持社保缴纳“一票否决”制,从国家、省、市、县(区)四级核查拟参加项目人员是否参加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回不符合要求人员。加强在岗项目人员管理。督促项目单位严格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畅通项目人员联络机制,及时沟通,使其保持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工作心态。坚持周、日调度制度。7月初开始周调度,及时督促进展缓慢的县市区;8月下旬进入日调度,根据县、市区指标和毕业生审核数量,及时调整,确保全市任务按期完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