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人社部门落实落细“七项措施”
稳就业保民生 护航复工复产
近期以来,全市人社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坚决扛牢稳就业保民生政治责任,提高站位、精准研判、迅速行动,紧盯政策落实、就业服务、民生保障等重点,千方百计稳岗扩岗促就业,助力全面复工复产。
一是推行“直补快办”,加速释放政策红利。扎实开展“援企稳岗、服务千企”行动,梳理人社领域20条政策性、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助企纾困政策包,深入275户企业宣讲解读,组织100多家市属企业专题培训,现场为各类市场主体适配政策。依托社保经办、就业服务等各类业务经办力量点对点、全覆盖推送,实施“直补快办”行动,通过数据共享和系统比对,2.2亿元政策性扶持资金直达市场主体。
二是建成“三个平台”,持续优化就业服务。建成全市首家劳务市场、重点产业链用工保障服务中心、“周五人才集市”三个平台,不间断为求职者提供职业介绍、岗位推介、组织输转等就业服务,输转就业2561人,解决链主企业用工920人。全市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47万人,18.48万名有输转意愿脱贫劳动力实现应转尽转。深入推进百名人社局长“直播带岗”活动,多方募集优质岗位,市县同步开展“直播带岗”167期,推送短视频362个,累计观看人数达58.92万人,达成就业意向9903人。
三是加大“双创”支持,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广泛推行“陇援惠岗”贷款,加大创新创业资金扶持,为2238户个体创业者和40户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19亿元,带动就业5219人。举办第五届创新创业大赛和创业训练营活动,认定“创业新秀”62名,有力推动创业成果快速转化。鼓励返乡入乡创业、乡村能人就地创业,认定返乡创业示范乡镇14个,示范基地27个,支持1338人返乡创业,带动就业6334人。
四是做实“两张清单”,提升技能促进就业。紧紧围绕市委“3659”发展思路,制定《平凉市重点产业链职业技能提升实施方案》,整合培训资源,做实“专业需求”和“岗位需求”两张清单,支持企业因人施培、因产施培、因岗定培,有效提升培训内容与产业需求契合度。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突出实际操作和技能应用,推进培训就业一体化。全市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4.8万人。
五是落实“一对一”机制,着力加强就业帮扶。针对返乡回流人员,摸底建立实名制台账,落实“一个劳务信息员包抓一个返乡回流人员”的帮扶机制,采取线上招聘录用一批、乡村就业工厂吸纳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重大项目解决一批、对外组织输转一批、扶持创业带动一批、动员投身产业容纳一批的“七个一批”措施,帮助840名返乡回流人员实现再就业,稳定增加家庭收入。
六是开展“暖心行动”,有力维护合法权益。会同市场监管、邮政等部门扎实开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暖心行动”,对快递物流、网约车、平台配送企业及其合作用工企业社保缴纳、工资支付、休息休假制度落实、职业伤害保障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督促企业履行责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扎实开展根治欠薪冬季攻坚行动,从严从速、依法处置欠薪案件230件,为6014名劳动者追讨工资5909.59万元,加强联合惩戒,移送侦办欠薪案件4件,公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企业6户。
七是完善“直通车”制度,全面优化人社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市县同步开通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以解决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重点,创新“4+4”(4个日常业务窗口+4个直通窗口)模式,专岗受理“急难愁盼”事项,实现群众办事全链条服务。针对特殊困难群体,依托基层经办力量,开拓上门办、就近办、预约办、电话办和邮寄服务,开展直达直通服务,完善人社便民服务圈。
(撰稿:李少锋 审核:张家宜 责任编辑:雷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