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创新工作模式纵深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娅玮)近日,记者从市民宗委获悉,自“三抓三促”行动和“三项计划”开展以来,我市细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模式,在积极搭建交流平台、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推动“文旅+”模式上下功夫、做文章、求突破,有力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我市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制定《关于落实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的实施方案》,根据城镇化建设规划和需求,立足于区位、资源、产业、文化等实际,在不断巩固提升原有的互嵌式居住格局和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优化环境、资源调配等措施,着力打造形成华亭市九曲芙蓉苑等生产美产业强、生活美家园好、生态美环境优的“三生三美”多民族共居社区,大力推进各民族互嵌式居住新格局。探索“民族团结+基层治理”模式,培育建立石榴籽服务站、邻里共享之家等一批“红石榴”家园示范点,不断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同时,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委、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乡村振兴局、团市委联合印发《关于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实施方案》,结合“陇原石榴籽”活动,积极开展“石榴花开成长路 争做时代好队员”民族团结主题队会、“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征文、“民族团结一家亲 童心共筑中国梦”红色轻骑兵研学等活动;举办“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读书分享会,着力上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一课。
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活动为抓手,推动“文旅+”模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理念全方位融入乡村旅游建设中,开展“和美乡村绣崆峒”乡村文化旅游节等活动,让广大游客切身体验农耕文化魅力,增强交流、增加信任、增进感情。并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崆峒山大景区、大云寺王母宫等旅游景区和乡村休闲、乡村景观、乡村度假、乡村养生等乡村田园景点发展中,融合推出“风清月朗 山水清凉”平凉十大精品旅游线路,开通“环西部火车游 崆峒号”旅游专列。部署安排暑期主题研学、民族舞蹈展演、情景式快闪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打造崆峒古镇非遗一条街、民族团结进步网红打卡点等一批实体化载体,引导市内外各族游客在游览中增进交往交流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