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 寄一封“红色家书” 让流动党员“回家”
“寄给您的‘红色家书’收到了吗?工作生活之余不要忘记学习。家里有任何困难及时沟通,我们一定尽力帮助解决。”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静宁县各级党组织坚持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探索管理阵地,丰富内容形式,把流动党员有效组织起来、管理起来、凝聚起来,确保流动党员在主题教育中“不漏学、全覆盖”。
紧盯流动党员流出、流入两种类型,静宁县坚持以“查”为先,主动寻“流”,对流动党员情况进行“拉网式”摸排,将摸查核实的流动党员细分流动类别,精准建立信息档案和管理台账,同时建立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双向联系机制,设置服务窗口,定期反馈信息。截至目前,全县共摸排出流动党员212名,切实做到了流动党员“底子清、去向明”。
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就组建到哪里。今年以来,静宁县积极探索创新,依托“归雁工程”驻外联络服务站,突破流动党员组织关系区域局限,拓展延伸“服务半径”,补齐流动党员教育培训“集中难、同步难、深入难”短板,实现“离家不离训,流动不流学”。
“驻外联络服务站流动党支部让这些漂泊在异乡的党员有了‘家’,我们在联络服务站参加主题教育学习,充电补课,县委组织部还免费邮寄了学习用书,让我们感受到了来自家乡党组织的关怀。我要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当好推介家乡的‘宣传员’,为家乡发展作贡献。”在乌鲁木齐市务工的静宁县曹务镇曹崖村群众曹彦刚说。
静宁县党员教育中心副主任曹圆元介绍:“在强化管理的基础上,突出‘线上+线下’搭建学习平台。线上用好主题教育官网官微、专题专栏,运用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等平台载体,在线推送权威学习材料、微党课等,方便流动党员随时随地学习;线下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党建孵化中心、‘红色驿站’等,组织流动党员就近就便参加主题教育理论学习,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同时利用节假日流动党员返乡时机,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为返乡流动党员进行集中充电,不断提升流动党员参加主题教育的质效。”
为引导流动党员积极融入发展大局,静宁县建立了流动党员关怀关爱机制,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对流动党员与在册党员同教育、同管理,引导流动党员发挥职业优势、技能特长,融入乡村建设,参与基层治理,有效增强流动党员的参与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静宁县将把开展主题教育同推动发展紧密结合,结合流动党员实际情况,创新方法方式,让流动党员‘流而有家’,激励引导流动党员‘流而有为’,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静宁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工委书记樊伟说。(胡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