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烟火气”更有“文明味”

  • 时间:2023-11-22 09:15
  • 浏览次数:
  • 来源: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 [ ] [ ]
  • 分享: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丁小凤)11月16日清晨,在三天门综合便民市场,商户翟菊英早早就来到她的肉铺准备今天的食材,她将卤好的肉整齐的摆放进食品防尘柜里。在肉铺的显眼位置挂着食品安全监督公示栏,营业执照、培训合格证、食品摊贩登记卡、健康证一应俱全。“卫生安全、食材新鲜,广大顾客吃着放心。”说到食品安全,翟菊英如是说。

据了解,三天门综合便民市场目前有商户30家左右,为了真正落实食品安全,市场加强经营管理,对商户进行统一要求并定期检查。如何提升、营造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和秩序?崆峒区环境卫生保洁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小龙介绍,在食品经营商户进入市场时,督促及时办理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确保证照齐全,规范经营;制作悬挂“创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展板,为所有食品经营商户制作悬挂食品安全警示牌,大力提升群众知晓率;对店铺外柜台熟食进行全部清理,全部搬至店内经营,要求所有食品经营户使用隔离罩防尘罩,确保食品安全卫生;安排专人加强市场清扫保洁,消除市场内卫生死角,防止蚊蝇滋生,确保食品安全。

便民市场是城市最具“烟火气”的地方,也是展示地方文明形象、反映民生福祉的重要窗口。自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以来,为进一步规范农贸市场秩序管理,整治市场超店经营、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堵塞交通等问题,市住建局持续开展整治行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和秩序,守护群众的“菜篮子”,让“烟火气”更具“文明味”。

在和阳路马路市场内,早餐小吃、各种蔬菜水果种类丰富、应有尽有,摊位摆放规范、井然有序、环境整洁,市民穿梭其中,买卖与通行互不干扰。

相对于便民市场而言,马路市场的管理难度更高。和阳路马路市场严把“入口关”,在商户入场时就严格查验相关部门颁发的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等资质,对于已入驻商户,市场从细处抓落实,推行食品安全常态化管理。“我们每天都要检查经营户的食材是不是当天生产的,是不是新鲜的,除此之外随时对经营户进行检查,当天剩下的食材不能过夜,必须在回去以后进行销毁。”和阳路马路市场管理员刘建平告诉记者。 

开展食品摊贩治理是落实市委关于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的重要体现,提升城市市容市貌的必要措施。市住建局聚焦群众最关心的“柴米油盐菜篮子”问题,精心安排部署,制定整改问题清单,细化责任分工,明确整改任务,加强舆论宣传,持续深化市容市貌、便民市场、食品摊贩等专项整治,对影响城市品质形象和群众生产生活的脏点、乱点、堵点,逐一清理取缔,逐一规范整治,注重典型培育,加快推进崆峒大道、东西大街、红旗街街景风貌改造提升,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方位、立体化”打造一批精品街路、精品市场,着力改善食品摊贩经营环境,确保市容市貌管理展现新作为。

同时,建立“双巡查”机制,对发现问题采取现场交办、限期整改、验收销号的“闭环管理”模式提级督办,做到立行立改,长期坚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完善食品摊贩长效监管机制,按照风险高低确定监督检查频次的基础上,全面推行食品摊贩食品安全信息、卫生信息公示,继续推行“五常法”(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管理模式,全面构建行业自律、部门管理、社会监督三大体系。

据统计,专项整治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25人次,出动执法车辆30辆次,检查食品摊贩160余家,清理取缔不安全食品摊贩13家,整治规范食品摊贩147家。

“下一步,住建部门将严格按照市安委办印发的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要求,对已完成整治任务的,组织回头看,查漏补缺,强化监督检查、跟踪问效,坚持好整改成果,防止出现漏网和反弹,确保食品摊贩整治成果有效巩固,切实把反馈问题转化为推动住建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