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 让新时代的社区服务更有“心”意——庄浪县城市社区管委会以“五心”工作法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记者 齐荣)“凝心”“聚心”“齐心”“暖心”“安心”。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庄浪县城市社区管委会以高效优质服务居民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创新推行“五心”工作法,把“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管理机制变成了实打实的民生温度,切实提升了辖区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织密网格“凝心”,把组织建到居民群众身边。最近,庄浪县朝阳小区居民个个喜笑颜开,纷纷为小区迎来“逆生长”点赞。
老旧小区由“乱”到“治”,由“脏”到“净”。这得益于庄浪县城市社区管委会积极构建“社区—网格—楼栋—党员中心户”一贯到底党组织链条,大力推行“一网十员”网格管理模式,将辖区划分成102个“四级”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02名,在日常工作中,将辖区老党员等10类人员纳入网格工作力量,按照响应等级分工到岗履职,并与驻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一起,建立一线巡查,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矛盾化解等实践活动,使99%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网格。
积分管理“聚心”,把典型树到居民群众身边。“没花一分钱,用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积分就能兑换礼品。”在南城社区积分超市,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徐丽刚兑换了两桶洗衣液,乐得合不拢嘴。
“我们联合辖区内的商超、饭店等个体工商户,针对辖区内党员干部、居民群众、中小学生等群体,分别从环境整治、‘星’级评选、文明创建、公益活动四个方面分类赋分,获得的积分可以在社区‘爱心超市’兑换奖品、积分卡或折价消费,目前已兑换各类奖品价值达6.21万元。”管委会综合办公室主任程旭峰说,管委会通过创新开展“积分制”管理模式,以“小积分”撬动社区治理新活力,并对驻区单位和专兼职网格员,按照履职和服务居民情况,每季度进行积分排名,由社区授予荣誉称号,通过不断激励先进、督促后进,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协商议事“齐心”,把资源送到居民群众身边。位于幸福社区辖区的新星学校,处在交通要道,往来车辆较多,给学生造成了安全隐患。社区党总支发挥“大党委”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志愿者开展“护学岗”,并协调相关部门在路口安装了减速带和安全警示标志。上下学高峰期,交警也在学校周边执勤护校,为学生安全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以来,庄浪县城市社区管委会坚持“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将辖区146个机关事业单位和41家企业纳入“大工委”成员单位,每季度组织代表召开协商议事会,广泛征集群众困难需求,诚恳听取党员、居民代表等对社区治理和服务方面的意见建议,对能够立即解决的现场给予解答,对一时不能解决的纳入“四单制”责任落实。同时,将小区楼院的“红色驿站”打造成议事协商的“打卡地”,让网格服务“全天候”、联系群众“零距离”的氛围处处洋溢。
四单机制“暖心”,把服务送到居民群众身边。这两天,庄浪县新北社区何马新农村居民李鹏珠激动不已:“你们的工作确实做得好,跑前跑后协调新农村的排洪和道路硬化改造项目,现在已经全部竣工了,太感谢你们了。”李鹏珠一席话,充满了对新北社区工作人员的感激。
这只是庄浪县城市社区管委会把服务居民群众“尽精微”“快准实”作为“指向标”的缩影。居民点单、支部派单、全员接单、组织考单,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联合解决小区各类矛盾纠纷和问题5件,划定小区停车位426个,整治空中线缆10余处,布设公益广告16处,劝诫飞线充电26次,解决课后托管问题12件,调处邻里纠纷27件。同时,对正在办理的事项跟踪问效,对已办结的定期回访,并将办理结果和成效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考核评价事项。
主动创稳“安心”,把平安带到居民群众身边。社区工作的20多年,张晓丽走遍了辖区的大街小巷,熟知居民的一点一滴。近年来,“张晓丽调解工作室”成功调处重大疑难矛盾纠纷53起,民间矛盾纠纷300多起,有效预防了一批“民转刑”案件发生。
除了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拓展“张晓丽调解室”品牌效应,庄浪县城市社区管委会还坚持把矛盾隐患排查化解和“一老一小”作为主动创稳的重中之重,对涉及征地拆迁、棚改旧改、邻里纠纷、家庭婚恋等问题,健全完善源头防控、事中化解、事后问效工作机制,第一时间收集诉求、处置解决、息诉罢访,实现矛盾纠纷总量和重大矛盾纠纷数量双下降,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和社会满意度双上升的良好效果。
“我们还组建了6支服务队,选派党员干部定期入户走访辖区困难人员,并提供服务。特别是全省‘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以来,对76户105名特困人员开展‘一对一’结对关爱服务,真正让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庄浪县城市社区党工委副书记李海霞说。
织密网格“凝心”,把组织建到居民群众身边。最近,庄浪县朝阳小区居民个个喜笑颜开,纷纷为小区迎来“逆生长”点赞。
老旧小区由“乱”到“治”,由“脏”到“净”。这得益于庄浪县城市社区管委会积极构建“社区—网格—楼栋—党员中心户”一贯到底党组织链条,大力推行“一网十员”网格管理模式,将辖区划分成102个“四级”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02名,在日常工作中,将辖区老党员等10类人员纳入网格工作力量,按照响应等级分工到岗履职,并与驻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一起,建立一线巡查,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矛盾化解等实践活动,使99%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网格。
积分管理“聚心”,把典型树到居民群众身边。“没花一分钱,用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积分就能兑换礼品。”在南城社区积分超市,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徐丽刚兑换了两桶洗衣液,乐得合不拢嘴。
“我们联合辖区内的商超、饭店等个体工商户,针对辖区内党员干部、居民群众、中小学生等群体,分别从环境整治、‘星’级评选、文明创建、公益活动四个方面分类赋分,获得的积分可以在社区‘爱心超市’兑换奖品、积分卡或折价消费,目前已兑换各类奖品价值达6.21万元。”管委会综合办公室主任程旭峰说,管委会通过创新开展“积分制”管理模式,以“小积分”撬动社区治理新活力,并对驻区单位和专兼职网格员,按照履职和服务居民情况,每季度进行积分排名,由社区授予荣誉称号,通过不断激励先进、督促后进,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协商议事“齐心”,把资源送到居民群众身边。位于幸福社区辖区的新星学校,处在交通要道,往来车辆较多,给学生造成了安全隐患。社区党总支发挥“大党委”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志愿者开展“护学岗”,并协调相关部门在路口安装了减速带和安全警示标志。上下学高峰期,交警也在学校周边执勤护校,为学生安全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以来,庄浪县城市社区管委会坚持“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将辖区146个机关事业单位和41家企业纳入“大工委”成员单位,每季度组织代表召开协商议事会,广泛征集群众困难需求,诚恳听取党员、居民代表等对社区治理和服务方面的意见建议,对能够立即解决的现场给予解答,对一时不能解决的纳入“四单制”责任落实。同时,将小区楼院的“红色驿站”打造成议事协商的“打卡地”,让网格服务“全天候”、联系群众“零距离”的氛围处处洋溢。
四单机制“暖心”,把服务送到居民群众身边。这两天,庄浪县新北社区何马新农村居民李鹏珠激动不已:“你们的工作确实做得好,跑前跑后协调新农村的排洪和道路硬化改造项目,现在已经全部竣工了,太感谢你们了。”李鹏珠一席话,充满了对新北社区工作人员的感激。
这只是庄浪县城市社区管委会把服务居民群众“尽精微”“快准实”作为“指向标”的缩影。居民点单、支部派单、全员接单、组织考单,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联合解决小区各类矛盾纠纷和问题5件,划定小区停车位426个,整治空中线缆10余处,布设公益广告16处,劝诫飞线充电26次,解决课后托管问题12件,调处邻里纠纷27件。同时,对正在办理的事项跟踪问效,对已办结的定期回访,并将办理结果和成效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考核评价事项。
主动创稳“安心”,把平安带到居民群众身边。社区工作的20多年,张晓丽走遍了辖区的大街小巷,熟知居民的一点一滴。近年来,“张晓丽调解工作室”成功调处重大疑难矛盾纠纷53起,民间矛盾纠纷300多起,有效预防了一批“民转刑”案件发生。
除了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拓展“张晓丽调解室”品牌效应,庄浪县城市社区管委会还坚持把矛盾隐患排查化解和“一老一小”作为主动创稳的重中之重,对涉及征地拆迁、棚改旧改、邻里纠纷、家庭婚恋等问题,健全完善源头防控、事中化解、事后问效工作机制,第一时间收集诉求、处置解决、息诉罢访,实现矛盾纠纷总量和重大矛盾纠纷数量双下降,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和社会满意度双上升的良好效果。
“我们还组建了6支服务队,选派党员干部定期入户走访辖区困难人员,并提供服务。特别是全省‘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以来,对76户105名特困人员开展‘一对一’结对关爱服务,真正让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庄浪县城市社区党工委副书记李海霞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